WFU

2017年7月12日 星期三

注意力不足過動症對家庭帶來的壓力

文/ 鄭晴


注意力不足過動症(下簡稱ADHD)的焦點除患者本身外,另一個最重要也最直接的焦點就是家庭。ADHD的成因除先天遺傳及體質因素外,後天的家庭社會對這些孩子的症狀表現也有強大影響。這些患者家庭的親子和手足關係,先天就比一般家庭有壓力且負向。

常見的惡性循環如下:
1.     父母因為各種原因,較不能忍受孩子不當的行為
2.     過度的苛責、處罰或指令
3.     孩子得到的鼓勵及讚美少且覺得煩
4.     孩子變得更固執反抗,衍生更多衝突
5.     父母更感壓力,情緒更受影響,更無法容忍孩子不當的行為

是不是有些熟悉的感覺?


其實這個循環常見於各家庭,但對於ADHD家庭則會顯得更明顯。這並非表示父母是這些孩子症狀的主要源頭,只是說明親子關係及家長感到的壓力可以明確地影響孩子問題的嚴重程度。家長管教上的壓力,以及孩子的不服管教,往往會讓父母在親職這個角色上,感到沮喪、自尊低落、無成就感。有些父母可能就依著當時的情緒和生氣程度,做出不當管教,或乾脆撒手不管,尋找自己的平靜。久而久之,整個家庭氣氛變充赤著壓力與不愉快,導致親子雙方都更排斥這個家。

研究顯示,ADHD患者的母親,比起一般母親,更常介入孩子的行為和自我控制,而且給的指令通常較負向,也比較不常回應孩子,長期下來,這樣的互動會讓母親備感壓力和疲憊。有趣的是,研究也發現,孩子與父親在一起時,較少有負面行為,也比較可以專心做事。這種父母的差異,目前確切原因還不知道,可能原因包括媽媽通常是和孩子相處較久的人,相處久的人,衝突自然較多,加上較無新鮮感而導致反應較有限。也可能母親通常會傾向用說理或動之以情,但這些對ADHD孩子效果有限,而父親通常會傾向直接對孩子不良的行為做出立即處置,這些孩子可能比較能夠對於立即的行為介入有回應。當然,父親先天體型、力氣、社會角色上帶來的權威優勢,可能也是原因。

教養ADHD患者是門客製化的學問,也是門藝術,這些父母也較一般父母教養路上面臨更多挑戰及挫折,父母若能明白這些家庭互動的基本概念,可以提醒自己於教養時更自我覺察,試著中止惡性循環的某個環節,再搭配一系列的注意力不足過動症教養策略,以整個家庭為焦點的觀點來治療這些孩子,方能得到較全盤而長遠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