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FU

2017年10月6日 星期五

親子行為療法:在家也能形塑孩子的良好行為習慣!

文/ 鄭晴  醫師


行為治療四個字,乍聽似乎高深莫測,其實我們生活中處處充滿行為治療的概念,了解一些簡單的基本原理及技巧後,家長們在家就可以執行行為治療,幫助孩子改掉不好的習慣/行為,建立好習慣/行為!

2017年9月6日 星期三

ADHD青少年發展的困境及家長因應策略

文/ 鄭晴  醫師


青少年是個建立自我認同的重要階段,這條發展路上所有從孩童轉變為青少年都需要面對的正常挑戰,對於注意力不足過動症(ADHD)的孩子更是巨大挑戰。孩子會面臨什麼樣的困境?家長又該如何因應呢?以下簡單介紹及幾點建議。

2017年8月23日 星期三

轉貼文章:亞斯青年工作求職經驗分享

圖片出處:幫助高功能自閉與亞斯伯格理解人際互動困難和情緒障礙

轉貼兩篇患者及家長的經驗分享。希望對亞斯青年們能有幫助。

2017年7月27日 星期四

睡眠障礙的後果

文/ 鄭晴  醫師
人的一生三分之一時間都在睡覺,睡眠可說是一天當中最重要的時刻。睡眠醫學是近年來最被關注的議題之一,讓我們一起來看看跟睡眠相關的研究結果!

2017年7月13日 星期四

父母婚姻不美滿,影響孩子怎麼辦?-- 目前研究的結論

文/ 鄭晴  醫師


許多研究已證實父母婚姻不和睦會影響孩子行為 ,其中又以充滿敵意或攻擊型態的不和睦婚姻對孩子的影響大於冷漠、安靜型態的不和睦婚姻。而這些不和睦是否讓孩子感到可能已威脅到整個家庭的幸福,以及是否讓孩子感到這些不和睦是因孩子而引起的,決定了孩子被影響的程度。

誰容易得到飲食疾患?

文/ 鄭晴  醫師


隨著社會越來越進步西化,飲食疾患越來越普遍,想必現代人對厭食症、暴食症等名詞一定不陌生。飲食疾患是非常複雜的疾病,生理、心理、社會因素均佔有重要角色,並非完全是心理因素造成,治療需三方面並進,缺一不可。而究竟哪些人特別容易得到飲食疾患呢?來看看大規模關於危險因子的研究結果!

暴食症的認知行為循環


文/ 鄭晴  醫師

暴食是一種「發作」的情況,意指在某段短時間內(如兩小時內),在一種對食物失去控制的衝動狀態下,吃下大量(遠多於自己平時於類似時間與狀況下吃的量)食物的病態行為,事後有強烈罪惡感,再以不當的行為來「彌補」暴食造成的影響,如催吐、過度節食或運動。暴食症的中心概念是一種對食物失去控制的感覺,這種飲食問題無關生理的需求,而是牽涉到心理的需要,根源上牽涉到衝動控制與情緒問題。

2017年7月12日 星期三

注意力不足過動症對家庭帶來的壓力

文/ 鄭晴


注意力不足過動症(下簡稱ADHD)的焦點除患者本身外,另一個最重要也最直接的焦點就是家庭。ADHD的成因除先天遺傳及體質因素外,後天的家庭社會對這些孩子的症狀表現也有強大影響。這些患者家庭的親子和手足關係,先天就比一般家庭有壓力且負向。

常見的惡性循環如下:
1.     父母因為各種原因,較不能忍受孩子不當的行為
2.     過度的苛責、處罰或指令
3.     孩子得到的鼓勵及讚美少且覺得煩
4.     孩子變得更固執反抗,衍生更多衝突
5.     父母更感壓力,情緒更受影響,更無法容忍孩子不當的行為

是不是有些熟悉的感覺?